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三段式”教学模式下教学案的使用(2)

时间:2014-04-28 15:01 点击:
二、课堂探究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方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它要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超越单纯讲授式的教学方法,选择具体的教学策略

  二、课堂探究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方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它要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超越单纯讲授式的教学方法,选择具体的教学策略必须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根据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独立活动,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才能和智力。在课堂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通过训练、反馈、矫正实现主体发展的高效课堂。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结合“三段式”教学模式,我们进行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互助式的小组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解释和答疑,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且使那些未能从老师的讲解中完全掌握知识技能的学生能够掌握知识技能。

  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呢?

  1.展示成果

  讨论交流后,让各小组选出一位学生在台上展示各组的自学成果,并回答其他学生的提问,同时可以提问其他小组的成员。通过这一环节,先解决通过学生的自学或讨论能解决的知识点,同时为教师后面的引导提供参考。

  2.完善知识

  这一环节是针对前面环节解决不了的内容而设置的。我依据学生自学中存在的共同疑难问题和学案中的预留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进入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我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去探究问题,并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对各种问题进行

  讨论。

  3.课堂检测

  “当堂检测”既是“预习自学”和“合作探究”这两个阶段的消化和深化,又起到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作用。

  检测环节题目的设置要有层次、有梯度,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使用。小组组长现场批阅学生的练习,收集反馈信息,当堂矫正补救。同时,我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框架、规律和方法,并对合作小组的当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三、课后拓展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一环

  课后拓展包括巩固练习和拓展实践两个部分。巩固训练是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检测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使学生的认识升华,进而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实践是通过成立的学生课后学习小组和家长督导小组,建立互帮互学体系,引领孩子学习,并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服务于生活。拓展延伸的内容必须围绕教学实际开展,我能关注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提倡学生自主思考,提出主题鲜明并符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的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总之,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拓展”的三段式教学模式,以自学为基本环节,突出自学这一主线,确定了“把时间还给学生”,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目的,将指导自学方法,检查自学成果,训练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融为一体。学生在快乐中受到教育,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刘健智,李兰.教学行为研究:教学行为转变的有效途径.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7).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东湖九年一贯制学校)

  编辑杨兆东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